目前,在建筑固廢再生領域中,國內外普遍是將廢混凝土建筑固廢和磚混建筑垃圾加工成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細骨料,用于生產混凝土、砂漿、混凝土砌塊、混凝土磚以及道路工程中的無機混合料。我國2010年頒布了《建筑固廢再生粗骨料》、《混凝土與砂漿用再生細骨料》2項極為重要的、引導建筑固廢資源化產業發展的國家標準,目前再生粗骨料與細骨料產品的加工技術以及產品應用已廣泛被建筑、公路等工程采用。然而,針對建筑固廢經多級破碎、篩分加工再生骨料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再生砂粉的相關研究甚少,國家標準體系中仍然處于空白。由于再生砂粉中有一大部分是介于0.08mm~4.75mm的再生砂,另一部分是小于0.08mm具有活性的再生粉體,其各項指標能夠滿足粉煤灰的技術要求。所以在對再生砂粉的性能應用方面就不能單純的以再生砂或是粉煤灰的標準去衡量,所以在對再生砂粉的性能應用方面就不能單純的以再生砂或是粉煤灰的標準去衡量,因此,制定《建筑固廢再生砂粉》行業標準迫在眉睫。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與信息化部《關于印發2016年第三批行業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下達的項目計劃,項目編號為2016-1372T-JC),由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以下簡稱情報所)負責組織《建筑垃圾再生砂粉》行業標準的編制工作。
2017年9月,由情報所組織召開的《建筑垃圾再生砂粉》工信部行業標準第一次會議于北京順利召開,會議正式成立了《建筑垃圾再生砂粉》編制小組,確定了參編單位以及編制組成員,針對草案名稱、主要技術內容等進行充分討論修改,明確了標準編制工作的進度計劃與時間節點。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間,對建筑固廢再生砂粉的生產過程、產品品質、以及應用等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技術檢索與資料調研,修改草案的框架內容,提出初步的產品技術指標方案。期間召開過小范圍參編企業討論會,就標準編寫總的指導思想、調研方案的具體實施,進行深入討論。
2018年4月至5月,集中進行資料調研與現場調研相結合,針對全國建筑固廢資源化企業、再生材料應用企業,從規模產能、產量、生產方式、質量控制,試驗檢測,產品包裝、運輸、應用等方面掌握總體情況。參考再生細骨料、粉煤灰、礦物摻合料等技術指標,設計再生砂粉物理、化學性能技術指標體系;調研企業主要是建筑垃處置企業,或生產線,覆蓋區域分別為國內一線二線三線城市,廢棄物種類包括來源于磚混結構、混凝土結構建筑的廢棄物,以及裝修、工程建設、路面拆除垃圾等過程產生的廢棄物。
2018年5月中旬,編制組根據調研情況進一步完善了草案,并于20日在浙江金華召開了標準編制第二次會議(征求意見稿討論會),會上就標準技術指標的設置依據,以及技術指標數值的科學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專家們就標準草案逐條進行充分深入的討論與修改,最終形成征求意見稿。
2018年11月28日北京召開的《建筑垃圾再生砂粉》建材行業標準審查會中專家一致建議標準名稱改為《建筑固廢再生砂粉》。審查組一致通過了《建筑固廢再生砂粉》標準的審查,要求標準起草組根據審查會上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對標準送審稿的有關內容進行修改和完善,盡快形成報批稿報批。
2020年4月1日JC/T2548-2019《建筑固廢再生砂粉》正式開始實施,附標準全文: